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台儿庄区人大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拓展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应用,在开展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形成了以基层立法联系点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台儿庄模式。2024年9月,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在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全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2024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点赞台儿庄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做法,在民主政治版面对台儿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进行了报道。台儿庄区人大“五个融合”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 推动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强调,依法治国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了提高立法质量,要求立法机关“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意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我们紧紧抓住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机遇,统筹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以市民参与立法为特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人心,既保障了国家立法质量,又促进了“两个联系”走深走实,对于丰富、提升了基层人大工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台儿庄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由区人大常委会在区、镇(街)、村(居)及部分学校、上市公司设立的30处信息采集点构成,是一个覆盖全区的组织体系,主要承担省市人大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法规运行成效监测的功能。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在国家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既是国家立法工作发扬民主的体现,也是立法机关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机制。我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22年10月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开展了近20次立法意见征集活动,为省市立法机关征集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意见建议,不少好的建议意见被立法机关采纳,成为了现行法律法规的一部分,发挥着维护群众利益、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作用。(一)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自2021年底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任务后,区人大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区委汇报,以区委文件形式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牵头、人大主抓、镇(街)配合、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二)科学规划,构建覆盖全区三级组织网络。区人大组织调研组到四川、重庆、黄岛等地考察学习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经验,建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领导小组,各委室全员参与,凝聚集体智慧和合力,先后召开十多次办公会,对规划布局、功能设计、建设标准、制度建设等反复斟酌,在此基础上形成“1+7+22”的三级组织体系。(三)融合建设,实现站点“一专多能”。把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专门委员会活动室融合规划建设,在开展立法意见征集的同时,促进“两个联系”和人大工作整体上台阶。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场所、专委会的活动室、专业代表工作室、人大法制宣传基地、人大联系群众的场所,发挥了“一个场所、多种功能的作用”。(四)完善制度,确保规范有序运行。围绕立法联系点运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专业征集和面向社会征集双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线上+线下立法意见征集办理工作制度;三是建立基层立法信息员制度。一是为上级人大完善立法草案征集了大量有益意见建议。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共为省市人大开展征集立法意见建议活动20多次,收集群众意见5万多条,整理上报1000余条,被省市人大采纳数十条。如今年5月李振起同志就《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提出3条修改意见被省人大常委会采纳。《人民日报》11月21日在民主政治版面进行了报道。二是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如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在兴中广场信息采集点开展活动期间,群众反映碧桂园小区物业乱收费严重。区人大及时将信息转交区政府,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区政府专门责成有关部门对该小区开展专项治理,及时解决了该小区物业乱收费问题,将小区物业收费由每平方米2元/月降到1.1元。区人大代表在市民中心工作站活动期间,群众反映区某政法单位工作不作为、对其反映问题长期搁置、不办理。区人大及时安排专人督办,很快解决了其问题。三是推动了人大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区人大利用立法联系点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覆盖面广的优势,将立法联系点作为人大普法的阵地,每季度组织区镇人大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促进了干部群众尊法用法守法思想。